Sunday, October 23, 2011

高爾夫球場紅磚屋爭艷‧雙溪龍歐味濃郁




雪州Sungai Long,意譯是長河,音譯是雙溪龍,可是這兒既沒有長河,也沒有雙溪,更別說是龍了,而她只是發展商配合發展趨勢,以“高級休閒”概念所打造出來一個綠意盎然、紅磚處處、歐式建築風格濃郁的住宅區。


在這個概念下“誕生”的雙溪龍鎮(Bandar Sungai Long),確有其獨樹一幟的風格,超過10幢的高級公寓、屋價過百萬的獨立式洋房,還有那獨特的紅磚屋設計,以及被住宅環繞的高爾夫球場,都讓雙溪龍在過去25年來,一直是吉隆坡蕉賴區的一顆耀眼明珠。
高爾夫球場、紅磚屋、歐式風格建築,這些都可說是雙溪龍的地標,當地的紅磚建築尤為矚目。
為配合“休閒”的主題,雙溪龍的房屋設計全採用歐洲設計,包括地中海、都鐸王朝式、殖民地、羅馬式等獨特風格,其中,第一區最早期的三層店鋪便是採用都鐸式風格。歐式設計建築伴隨雙溪龍清幽的環境,讓人有如置身歐洲的感覺。


除了在建築設計上用心,外人一到雙溪龍鎮,一眼遙望過去,一幢幢、一排排歐式設計的紅磚屋馬上映入眼簾,瞬間對當地增加不少印象分,一些人更因此為它冠上“最美麗的住宅區”的稱號。


高球名將設計球場原來,本身擁有建材工廠及供應的發展商新協利,在發展雙溪龍時,大量採用了紅磚,再配合歐式的設計,果然讓雙溪龍的建築自成一格,不僅如此,當中多幢公寓的設計也都是比照酒店和度假村的風格建造而成,使得當地散發濃濃的歐式度假村風味。


從第一區至第十一區,雙溪龍超過50%的房屋都是紅彤彤的紅磚屋,就連豎立在雙溪龍鎮內的整10幢公寓,也都是紅磚設計,非常獨特。而最新完成的棕櫚城(Palm Walk)也不例外,是個名副其實的“紅磚城”。超過10款不同設計的雙層排屋,清一色採用紅磚築牆,彷彿紅磚屋已成了這裡的象徵。


在高爾夫球場旁興建中的洋房,也都重現紅磚風采。整個雙溪龍鎮,就只有第三區的半獨立式洋房,是白色都鐸風格設計。


而值得一提的是,這個佔地超過500英畝的花園住宅區,沒有一間單層排屋,這在90年代的屋業發展來說也算稀有的吧?!


1995年啟用的雙溪龍高爾夫球場,是我國首個辦國際錦標賽的高爾夫球場。
這個設有18洞的高爾夫球場是由世界著名高爾夫球名將“金熊”傑克尼克勞斯(Jack Nicklaus)所設計,並聘有一支專業團隊進行密切監察及提供諮詢服務。


在雙溪龍高爾夫球場啟用之前,傑克尼克勞斯也親自前往參觀檢查及審批球場的設計,並在石碑上簽下大名。因此,提到雙溪龍,自然不可忽視雙溪龍高爾夫球俱樂部,畢竟如果沒有雙溪龍高爾夫球俱樂部這個“父親”,可能就孕育不出雙溪龍這個城鎮。


鄰近有登山胜地
除了高爾夫球場,這個俱樂部還擁有兩個會所,配備了一流的健康及休閒設施和設備。在遴選會員方面,雙溪龍俱樂部也非常嚴格,目前僅接收1288名會員,打球的非會員人數則達3500人。
雙溪龍開發初期,環境清幽、空氣清新,每逢週未假日,總會吸引不少人踏腳車到那兒放鬆心情。


儘管時過境遷,現在的雙溪龍已不再如昔日般“風涼水冷”,但對愛好爬山的市民來說,當地靠近迪沙布迪曼花園的武吉恩卡山(Bukit Enggang)仍是許多登山者經常到訪的登山勝地。
拉大設分校房租一度大飆漲2000至2005年間,雖然蕉加大道已啟用,但來回必須繳付4趟過路費的情形,讓不少想置業的人卻步,加上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導致產業發展商新協利幾乎停頓了雙溪龍的發展計劃,令當地的發展緩慢了下來。


直到2006年,拉曼大學在雙溪龍設立分校後,當地再展現朝氣,開始第二個興旺期,“酒店村”稱號隨著年輕學生湧入而成了舊的一頁。
年輕學生的湧入,明顯帶動雙溪龍的房地產、飲食業。在高峰時期,單是第一區就有30間茶室和咖啡店,另外還有7間的網絡咖啡座,市容欣欣向榮。
金寶拉大啟用拉走學生大學附近的房屋,尤其是鄰近數幢公寓,因大學生的湧進而租金飆漲,第一區的商店甚至因租金三級跳而鬧出租戶抗議事件。


拉曼大學的設立,確實為雙溪龍注入生氣,打破雙溪龍白天沉靜“宿命”,更為雙溪龍添增書香氣息。
只是無奈的,這樣的光景持續並不久,隨著金寶拉曼大學總校在2007年5月正式啟用,雙溪龍校區轉化為商科系校區後,繁榮景象再成為過去,整個市鎮因學生的離去而恢復原貌。


出入口不足居民難忍塞車苦
蕉賴皇冠城開路事件,讓皇冠城一躍成為2008年舉國注目的焦點,也牽出與皇冠城唇齒相依的雙溪龍居民內心深處的最痛,那就是“唯一進出口”的交通問題。
繁榮的城市總逃不了交通阻塞的問題,但雙溪龍的駕車人士,每天出門除了必須留下“買路錢”之外,還得忍受只有一條公路可以進出所造成的嚴重阻塞。


陳文華披露,從蕉加大道至雙溪龍鎮的路段約2公里,每天肩負著超過10個區、7個花園住宅、10幢公寓,近2萬車次的進出。因此,在繁忙的上下班時間,這條路總會出現嚴重的阻塞問題。
“皇冠城開設之後,交通阻塞問題更形嚴重,因為皇冠城的居民也必須繞至雙溪龍路,才能前往蕉加大道、吉隆坡等地,導致雙溪龍路的交通更加阻塞。”
在那數年間,雙溪龍的駕車人士都視上下班為畏途,因為他們每天都必須穿越長達2公里的車龍才能脫困。因此,皇冠城居民爭取開路時,他們也積極參與,並在皇冠城開路成功後同樣分享喜悅,畢竟皇冠城路一開,雙溪龍的交通阻塞問題將可直接獲得緩和。
不過,也是皇冠城開路行動委員會發起人的陳文華說,隨著經濟好轉,新花園住宅如雨後春筍般冒起,政府若要一勞永逸改善雙溪龍居民面對的困擾,就必須另闢更多的出入口,才是長遠之計。



出晚歸欠人氣被封“酒店村”
1995至2000年是雙溪龍的第一個興旺期,只是,當時的蕉加大道還在興建中,居民必須依賴蕉賴舊路進出,路途遙遠又嶇崎,結果大部份居民每天一早出門上班後,直至深夜才回家休息。
這樣的生活形態,使得雙溪龍被套上“酒店村”(Hotel Village)的稱號,意指雙溪龍的居民似乎都把住家當酒店,每天早出晚歸,只有在睡覺時才回到住家。


或許因為這樣的緣故,雙溪龍鎮雖然面積不小,但商業活動並不活躍,到目前為止,鎮上也只有三兩家銀行而已。
交通的不便,攔阻雙溪龍的發展步伐,但那清幽的環境、良好的空氣,確實很快吸引住戶搬遷入住。1995年,經過5年大興土木的建設完工後,當地居民的人數就直線上升。


日本地主慧眼打造世外桃源
雙溪龍(S u n g a iLong)原是河谷地勢,當地的發展藍圖,是以設在谷點的高爾夫球場為主軸,然後以圓環狀一環一環發展出去,最終形成雙溪龍鎮。
加影市議員陳文華披露,雙溪龍最初確是一條河的名稱。她是英殖民時代一位負責看管園坵的洋人官員以本身的名字Long所命名的河流。英國撤離馬來亞後,這塊佔地500英畝的樹膠芭地,賣給一家多用途公司,隨後轉賣給日本公司Marubeni Sdn Bhd。


公司在收購時,吉隆坡已是大都會,毗鄰的蕉賴因人口的南移,屋業如火如荼發展。許多住宅區,如美達花園、大同花園、斯嘉鎮、聯成花園相繼冒起,成為吉隆坡鄰近最大的住宅區域。
雖然當時的發展腳步集中在蕉賴9英里前的地段,但Marubeni Sdn Bhd卻獨具慧眼,認定吉隆坡人未來將會朝向追求高素質、高品質的生活邁進,因此決定在蕉賴打造遠離塵囂的地方,並相信一定會受到歡迎。



於是,1990年日本公司找來新協利產業發展商合作推動集“休閒與住宅”為一體的花園住宅計劃。
1992年,雙溪龍的發展列車開動。首階段的工程集中在高爾夫場的興建及周邊第一和第二區的雙層及半獨立式洋房。1994年,第一階段工程完工後,住戶於1995年陸續遷入。同年,蕉賴加影大道正式動工興建。
1995年,雙溪龍的發展步伐沒停過。蕉加大道啟用後,房屋更受到追捧,列入發展藍圖的近10個住宅區陸續被開發。


如今雙溪龍,面積已達590英畝,除了新協利承建的500英畝,外環的陳明英達花園、陳明珍珠花園(Taming Mutiara)、帝沙柏邁花園(Taman Desa Permai)等也都被列入雙溪龍的範圍內。


基設欠奉建華小遙遙無期
除了煩擾的交通問題,雙溪龍缺少基本建設,包括小學、巴剎、警察局等,這也是當地居民心中的一點恨。
加影市議員陳文華說,根據發展商藍圖,是有3塊地段供興建學校,其中一塊已經建設雙溪龍新鎮國中,可是第十一區的華小校址,迄今仍然“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遲遲不獲教育部的批准興建。


“這裡的華裔居民佔90%,他們的孩子都必須到蕉賴9英里或11英里的華小就讀,實在是非常的不方便。”
另外,拉曼大學前方原是巴剎所在地,迄今卻變成停車場,小販因為巴剎沒建成,只能在Persiaran Sungai Long的路旁擺賣,現在似乎形成永久型的巴剎。
至於警局,則是在人民積極爭取下,兩年前才終於在第一區設立一間睦鄰警局。
然而,一個市鎮必須擁有的其他基本設施,如消防局、醫院,卻仍舊遙遙無期,相信難以有落實的一天。




(光明日報/副刊‧報導:藍冰冰)



http://www.guangming.com.my/node/116502?tid=9